读者来信

请在下面书写你的来信:

 
 
 
 
 
 
 
 
带星号 * 为必填.
请告知是否愿意在网站发布你的留言,以什么名义发表。
你的邮箱地址不会发布公开
你的来信要经过审核后才会在网站上发布
我们保留修改,删除和不发布来信的权力。

-------------------------------------------------------------
35 entries.
老瓦 老瓦 wrote on 19 3 月, 2022 at 3:33 上午
刻意回避这段黑暗历史的后果已经显现。当年的亲历者,特别是那些加害于人的宵小,一有机会便原形毕露,兴风作浪,重拾老一套斗争哲学,祸害社会;年轻人不明历史真相,被挑动扮演红卫兵角色,以耻为荣作秀。如果任其发展,文革卷土重来不是没可能。因此,你们的努力非常值得称赞!
Mike Wu Mike Wu from 德國Mönchengladbach市 wrote on 14 3 月, 2022 at 3:53 下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始進入將近30年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因不懂治天下的毛澤東政策錯誤所致,造成除了1960年左右3600多萬人飢餓死亡外,還有文革十年(1966-1976)迫害致死近200萬人,以及千百萬心靈軀體永遠受到創傷的人民。也因為丟臉見不得人所以今天中共當局不敢談禁止談文革,它不只是"文化大破壞",更是"全民大迫害"! 從那時起到今天文革歷史大罪人毛澤東的屍體還躺在天安門廣場上讓人膜拜,這是多麼諷刺的事實,我們實在無法教育我們下代子孫什麼是對錯是非,什麼是善惡好壞?因為他們不會學習到歷史的經驗教訓,事實上我們可以借鏡德國人對屠殺猶太人事後勇敢承認錯誤的道德良知。
當年中華大地鮮血遍地,現今還有數千萬冤魂不散,雖然文革後有些廉價象徵性的平反,但是它無法彌補千百萬人的生命,縱使將毛澤東鞭屍三百,將宋彬彬之流判刑坐牢,也無法挽回那千百萬條的生命,況且還有千百萬紅衛兵逍遙法外!
兩個多月前認識了優秀的美國芝加哥大學王友琴教授,她秉持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投注在文革受難者紀念園的偉大工程上,她發揮人類最珍貴的本質 - 良知,踏出了歷史上的一大步,去收集到近千文革受難者的名單照片和受難的經過,看到這些被迫害致死的方式,實在讓人驚心動魄,其殘忍程度已經超乎人類歷史思想的空間,比納粹屠殺猶太人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十八層地獄的上刀山下油鍋還殘酷血腥,文革的迫害摧毀了受難者兩樣東西: 1) 尊嚴 - 精神上的強姦,面子的踐踏,損壞到極點! 2) 生命 - 將人活活打死,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打死人的人是什麼樣的畜生?
多麼慶幸有王教授和幫助她的友人,除了專訪翻譯外文,更有年輕朋友製作網站,發揮王教授大愛博愛的精神,將十年空白見不得人黑暗的歷史還原! 我個人深受王教授求真執著堅持的勇氣信心和精神所感動,希望在感動之餘也能盡一點棉薄之力,在精神上實質上幫助她! 加油!!
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记忆 wrote on 14 3 月, 2022 at 12:34 下午
我是沈飞集团公司的一个子弟,112厂陆钢厂长在三台子106栋“跳楼自杀“,当年我只有七八岁,跑去106栋围观了现场,只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大人们在外面议论中。
江苏读者 江苏读者 wrote on 12 3 月, 2022 at 3:26 上午
所幸明日(今日)无要紧事,终于可以在夜深人静时坐下读这部受难史,通宵达旦。一直以来都感叹偌大一国,人口过十四亿却没有如索尔仁尼琴那样“俄罗斯民族的良心”,现在才知原来自己的确是井底之蛙:被“一个声音”禁锢住了,虽然一直努力地想越过井栏去看外面那片天,毕竟局限性极大。王/友琴,以一人之力撑起这部口述史,记录659位死难者其间的艰难不可想象,其勇气与担当可敬可佩!余先生的序言写得尤其好“挽救记忆的伟大工程”,总结的两条“事实”也非常精辟!
老同学 老同学 wrote on 9 3 月, 2022 at 5:42 下午
王友琴你好!
可以尽情享受你的文章了。你怀着人类之善做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你把自己置于烈日下,但会有很多人伸出手臂为你遮荫。可惜我这个老同学帮不了你什么忙,只能暗暗为你叫好!
陈翎 陈翎 wrote on 9 3 月, 2022 at 12:41 下午
王友琴教授 您好,阅读了您举办的文革受难者纪念园,非常震动,您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用一个个真实的血泪惨案,记录了一段疯狂,残酷的历史。这对今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非常重要。前一段国内大有要搞二次文革的势头,但遭到了社会的普遍反对, 这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这里边有您的巨大贡献。您对推动中国走向进步,自由,民主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这里向您表示深深的敬意!
张海惠 张海惠 wrote on 8 3 月, 2022 at 10:14 下午
佩服王友琴女士多年致力于收集和记录那段历史的勇气,以及坚持不懈和努力。这些文字对记录、考证和研究那段历史的意义不容置疑。
范雁秋 范雁秋 wrote on 26 2 月, 2022 at 11:44 上午
今天一早,瀏覽了劉時衡先生的長文《滄桑歲月》,日後再來細讀。把360頁的書作成pdf文件,再放到紀念園網頁上,你們辛苦啦!
這又是一個大工程,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文字內容上來說。
新版紀念園滿載著她的歷史使命,蹣跚前進,充滿活力!
祝賀!
史为鉴 史为鉴 wrote on 21 2 月, 2022 at 9:33 上午
犹太人有自己的“哭墙”,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受难者纪念园”,它将永远存在,警示、告诫人类…
佟晓冰 佟晓冰 from 沈阳 wrote on 12 2 月, 2022 at 2:00 下午
尊敬的朋友们:
谢谢各位的辛苦工作🙏,感谢大家对王教授的支持!你们所做的工作为记录文革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为您们的付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