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entries.
友琴先生,您好,我爷爷冤死于文革,感谢您给逝者这样一个平台,我将爷爷关于文革的文件整理出来,电子版内附带照片实物,我也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时光流逝,我希望能给后人留下一盏光亮,虽然渺茫,但后人们应该看到真实的历史,恳请您帮忙留下属于他的痕迹,在此感谢。
周寿宪是我的二舅,以上链接的维基百科中的内容是由他的儿子周捷撰写的。
共匪罪恶,罄竹难书。铲除共匪,人人有责。
⁃ 写书能得到读者的奖励是最幸福的事,祝贺你!
⁃ 祝贺!!!我觉得有他们这样一个群体支持你,你以后不会再孤单。等我以后有空会和他们一起写文章,驳斥那些攻击你的言论。
⁃ 516值得纪念的日子。感谢奖状设计者。
⁃ 多善良的读者!感动!
⁃ 太好了!有这么多读者捐款,给予你工作的肯定!WinterGreen这么有心还在网上给你颁发了读者奖,又选了这么特殊的日子!太有意义了!你应为你的努力付出感到骄傲!为你高兴!
⁃ 真好[强][强] 祝贺你[玫瑰][玫瑰]
⁃ 知道的人越多,越安[咖啡]全。
⁃ 不让张作家的悲剧重现[咖啡]
⁃ 三个苹果🍎 五个梨,谢谢[玫瑰][玫瑰][玫瑰]
⁃ 拆除‘网络柏林墙’的呼吁和诉求是人心所向,全球化如何运转有赖于网络发展,对网络的限制和开放是独裁与民主的试金石,支持者和反对者众多,谁胜谁负从历史角度看民主自由必胜。
⁃ 清华同学群里有人发了上面这个帖子。
⁃ Wintergreen 好勇敢正直[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Wintergreen:友琴,你都写出了那么多记录,我只是和一些读者来为你cheer up而已,这和勇敢有什么关系吗?最多只是一个对你的努力的一个赞赏的公开表达而已。)
⁃ [强][强]这个可以在北大的同学圈中转发吧?
⁃ 516,灾难的开始!
⁃ 反馈:功德无量![玫瑰][玫瑰]
⁃ [玫瑰][玫瑰][玫瑰][Worship][Worship][Worship][强][强][强]记住那些事,告诉后人
⁃ WinterGreen紀錄寫得好! 她的籌款很成功。謝謝轉發。
⁃ 世界终于看到了你的付出的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相信未来的日子里,评价会越来越高![玫瑰][玫瑰][玫瑰]
⁃ 非常感人的活动 by 老蒋
⁃ 吾道不孤,此之谓也
⁃ 所以更有说服力,更能显示您的贡献的普遍价值。(因为读者奖颁奖词被封锁,送不进群里。)
⁃ 祝贺!!!我觉得有他们这样一个群体支持你,你以后不会再孤单。等我以后有空会和他们一起写文章,驳斥那些攻击你的言论。
⁃ 516值得纪念的日子。感谢奖状设计者。
⁃ 多善良的读者!感动!
⁃ 太好了!有这么多读者捐款,给予你工作的肯定!WinterGreen这么有心还在网上给你颁发了读者奖,又选了这么特殊的日子!太有意义了!你应为你的努力付出感到骄傲!为你高兴!
⁃ 真好[强][强] 祝贺你[玫瑰][玫瑰]
⁃ 知道的人越多,越安[咖啡]全。
⁃ 不让张作家的悲剧重现[咖啡]
⁃ 三个苹果🍎 五个梨,谢谢[玫瑰][玫瑰][玫瑰]
⁃ 拆除‘网络柏林墙’的呼吁和诉求是人心所向,全球化如何运转有赖于网络发展,对网络的限制和开放是独裁与民主的试金石,支持者和反对者众多,谁胜谁负从历史角度看民主自由必胜。
⁃ 清华同学群里有人发了上面这个帖子。
⁃ Wintergreen 好勇敢正直[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Wintergreen:友琴,你都写出了那么多记录,我只是和一些读者来为你cheer up而已,这和勇敢有什么关系吗?最多只是一个对你的努力的一个赞赏的公开表达而已。)
⁃ [强][强]这个可以在北大的同学圈中转发吧?
⁃ 516,灾难的开始!
⁃ 反馈:功德无量![玫瑰][玫瑰]
⁃ [玫瑰][玫瑰][玫瑰][Worship][Worship][Worship][强][强][强]记住那些事,告诉后人
⁃ WinterGreen紀錄寫得好! 她的籌款很成功。謝謝轉發。
⁃ 世界终于看到了你的付出的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相信未来的日子里,评价会越来越高![玫瑰][玫瑰][玫瑰]
⁃ 非常感人的活动 by 老蒋
⁃ 吾道不孤,此之谓也
⁃ 所以更有说服力,更能显示您的贡献的普遍价值。(因为读者奖颁奖词被封锁,送不进群里。)
沉郁痛切的书评
----读王友琴的两篇书评
2023年3月23日星期四,张源坤
很久没有读到这么好的文章了。
这两天一直在为王友琴大姐的两篇书评而激动着、感动着,它们是大姐为巫宁坤教授的两本书《一滴泪》《孤琴》所写,前者的标题是《灿烂的夕阳》,后者是《聆听孤琴》。
王大姐在国外从事教学和研究几十年了,中文写作非但没有褪色反而更加老练沉着,文章深得唐宋古文之真传,把韩愈的“文以明道”的传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明道,我们的脊梁如何坚挺!我们文章的篱笆如何扎牢!坚守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追求就是这两篇书评的“道”;文以明道并非文以载道,文以载道,文在道外,文与道二分,文以明道,文在道里,文即道。这在苏轼古文中就有经典表现。苏文向来以自然畅达、条理分明、辨析周密、层层递进而曲尽其妙。在王友琴的这两篇书评里也体现得很充分。
韩愈的文章之所以让人觉得深刻有力,是因为他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对于儒家之道的逻辑有深刻领悟,所以左右逢源、俯拾即是。王大姐的这两篇书评贯穿的却是对巫宁坤们的年代的深刻反思和对人道精神的急切呼号和对巫宁坤教授“坚强意志、清晰的头脑和仁慈的德性”的赞美。文章在这一总体精神的笼罩下,依靠内在的精神逻辑铺陈展开,三层递进,深得苏轼文章之妙法。
第一层,先是一段概括巫先生的备受摧残的一生,不烦转述,接下来一段,做出小结:“个人的遭遇,也是一部中国当代史”,第一层递进完成:个人史即国史,以小见大,巫先生遭遇的普遍意义得以彰显。但,即使如此重大而普遍的悲惨的历史,却未能在文字世界中建构起来,因此“巫宁坤先生的这本书尤其重要”。
接下来,该怎么写?亏她想得到,“在文革后的三十年中,在夹缝中还是出版了一些经历着的回忆录书籍”的,但这样的作品面对这样惨绝的历史却表现出一种少有的“幽默”!这是通过一个美国学生的口说出来的,更显得“旁观者清”的客观性。这种行文的细腻老到实在是无以复加。然后作者老实不客气地写道“在《干校六记》这部相对最有真实感的作品中,确实缺少历史的质感与实录”。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大姐在她自己的呕心沥血的著作《文革死难者》中为何要顽强地坚持那种质而无文的实录风格,几乎就是相机拍的现场画面,让人不忍直视,不忍卒读。对比还没完,作者又通过一个脚注,似有似无地提到当年轰动一时的钱钟书批评冯友兰当年文革中揭发事件,而这个事件的最终结局是当事者之一的钱钟书去世而他的妻子出来辩解说钱没有说过这件事,而文革中北大的63位死难者却被遗忘,“老一代对未能说明历史事实负有责任”。作者再次强调“巫宁坤先生对往事采取正视的角度。400页厚的《一滴泪》中,用了工笔画而不是大写意,描述文革和文革前的一场场迫害。”到此,文章完成第二层递进:风格即人格。这层递进里包含诸多个衔接转进,手法之巧妙、用语之朴实,令人拍案叫绝。
接下来,文章自然演进,没有丝毫的人工痕迹地转入,叙述巫先生这样做“不只是为个人诉苦”,“他的同情与博爱”让他的笔下很多同辈受难者也得到了“纪念和哀悼”。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名叫江楠的受难者的悲惨结局。我注意到作者每每在一些重要的细节叙述后,都会提及这些受难者的后人的反应,这既是读者很想了解的,无疑也会增强文章的现实感。我前几天还在一则微信里提示王大姐要增加后人的反应,以使文章的结构反应现实的本质,王大姐很宽厚地没有批评我的自作聪明,而她早在很多年前早就这么做了。现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那位死难者的亲戚竟然拒绝说出死难者更详细的故事。即便如此,作者仍想象着她的亲属会买一本书,“读后给巫宁坤先生写一封信,用这个非常简易的方式,纪念三十九年前被害死的江楠,并且向年近九十的巫宁坤老人表示感谢和敬意。年龄已经让巫宁坤先生远离世俗的名利,记录死者以警示世人,在他那里纯然出自崇高的情怀”。我引用这样一长段话的时候,又流下了热泪,因为我感到了王大姐以想象的方式写下这一段话时,她和巫先生是一样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痛苦。
既然这样不被理解,是什么支撑他们要写下去?作者接下来叙述分析了巫先生的力量来源。作者认为支撑巫先生的一个精神力量是文学人物的“崇高精神”。“他带了一本杜甫诗选和一本英文的《哈姆雷特》。这两本书在他生命中的作用使得这两本书的文学意义得到了空前的彰显。在缺少宗教传统的中国,文学的意义可能应该超越文学在其他国家或文明中的作用。他的这些文学评论,实在值得学文学的大学生认真一读。”虽然我没有读到巫先生书中的文学评论,但我多年前读台湾学者齐邦媛的《巨流河》时也经历了相似的阅读体验。那本书中写到抗战中外文系的学生上朱光潜先生的课,讲到一首诗,朱光潜先生如入无人之境,大声朗诵了作品,然后一任泪流满面,寂然而立,教室一片寂静,只能听见教室外面莎莎的树叶声。我感到那似乎是我这个文学专业毕业生第一次上文学课。所以,我觉得巫先生的这个精神力量不仅强大而且真实可靠。我想作者反复提到文学,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所经历的苦难具有史诗性,但这“必须依靠诗家的努力才可能形成。如果没有了这样记载历史明辨善恶的诗家,那剩下的只有双重的不幸和更长久的黑暗”。“让七十多、八十多、九十多的老人来承担书写历史的重任实在让人惭愧,但是至少我们应该睁开眼睛,赞赏夕阳的灿烂霞光。”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我仿佛看到万丈霞光中,巫先生们带着纯粹的人的微笑,纯净得像一块水晶。我也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土里。我前两天还刚刚说了,巫先生的书我有电子版,但一直不敢打开看,因为读它就如同读王大姐的书一样,太痛苦了,也为那时的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者的结尾仿佛早就看透的现实的无奈,提前为我这样的国人打脸了,还打得那么响亮。羞愧之余,我也体会到文章这最后一层递进的深意: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王友琴大姐是我们79级的文科全国状元,她不仅文学功底深厚,我想她的数学一定也很好,否则她的文章不会有这么好的内在逻辑,在每一个关键点上把篱笆扎得那么牢,简直是密不透风。在你刚要质疑个人经历的普遍意义的时候,文章自然递进到个人史即国史的层面;在你刚好要说文学的个人风格无关大局、各有所好时,它又自然转进到风格即人格。看看那个注释的使用吧,多么巧妙多么不露痕迹,《文心雕龙》说“注者主解”,恰好构成第二个递进的扎实的理由,篱笆扎得牢牢的。当你刚要质疑过去几十年的事了,今天还有多大意义的时候,它在提醒你睁开眼看看那霞光中那灿烂的微笑,你敢于直视吗?
将来环境变了,王大姐的这篇《灿烂的夕阳》一定可以进中学语文课本的,因为它构成了中华文脉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读王友琴的两篇书评
2023年3月23日星期四,张源坤
很久没有读到这么好的文章了。
这两天一直在为王友琴大姐的两篇书评而激动着、感动着,它们是大姐为巫宁坤教授的两本书《一滴泪》《孤琴》所写,前者的标题是《灿烂的夕阳》,后者是《聆听孤琴》。
王大姐在国外从事教学和研究几十年了,中文写作非但没有褪色反而更加老练沉着,文章深得唐宋古文之真传,把韩愈的“文以明道”的传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明道,我们的脊梁如何坚挺!我们文章的篱笆如何扎牢!坚守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追求就是这两篇书评的“道”;文以明道并非文以载道,文以载道,文在道外,文与道二分,文以明道,文在道里,文即道。这在苏轼古文中就有经典表现。苏文向来以自然畅达、条理分明、辨析周密、层层递进而曲尽其妙。在王友琴的这两篇书评里也体现得很充分。
韩愈的文章之所以让人觉得深刻有力,是因为他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对于儒家之道的逻辑有深刻领悟,所以左右逢源、俯拾即是。王大姐的这两篇书评贯穿的却是对巫宁坤们的年代的深刻反思和对人道精神的急切呼号和对巫宁坤教授“坚强意志、清晰的头脑和仁慈的德性”的赞美。文章在这一总体精神的笼罩下,依靠内在的精神逻辑铺陈展开,三层递进,深得苏轼文章之妙法。
第一层,先是一段概括巫先生的备受摧残的一生,不烦转述,接下来一段,做出小结:“个人的遭遇,也是一部中国当代史”,第一层递进完成:个人史即国史,以小见大,巫先生遭遇的普遍意义得以彰显。但,即使如此重大而普遍的悲惨的历史,却未能在文字世界中建构起来,因此“巫宁坤先生的这本书尤其重要”。
接下来,该怎么写?亏她想得到,“在文革后的三十年中,在夹缝中还是出版了一些经历着的回忆录书籍”的,但这样的作品面对这样惨绝的历史却表现出一种少有的“幽默”!这是通过一个美国学生的口说出来的,更显得“旁观者清”的客观性。这种行文的细腻老到实在是无以复加。然后作者老实不客气地写道“在《干校六记》这部相对最有真实感的作品中,确实缺少历史的质感与实录”。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大姐在她自己的呕心沥血的著作《文革死难者》中为何要顽强地坚持那种质而无文的实录风格,几乎就是相机拍的现场画面,让人不忍直视,不忍卒读。对比还没完,作者又通过一个脚注,似有似无地提到当年轰动一时的钱钟书批评冯友兰当年文革中揭发事件,而这个事件的最终结局是当事者之一的钱钟书去世而他的妻子出来辩解说钱没有说过这件事,而文革中北大的63位死难者却被遗忘,“老一代对未能说明历史事实负有责任”。作者再次强调“巫宁坤先生对往事采取正视的角度。400页厚的《一滴泪》中,用了工笔画而不是大写意,描述文革和文革前的一场场迫害。”到此,文章完成第二层递进:风格即人格。这层递进里包含诸多个衔接转进,手法之巧妙、用语之朴实,令人拍案叫绝。
接下来,文章自然演进,没有丝毫的人工痕迹地转入,叙述巫先生这样做“不只是为个人诉苦”,“他的同情与博爱”让他的笔下很多同辈受难者也得到了“纪念和哀悼”。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名叫江楠的受难者的悲惨结局。我注意到作者每每在一些重要的细节叙述后,都会提及这些受难者的后人的反应,这既是读者很想了解的,无疑也会增强文章的现实感。我前几天还在一则微信里提示王大姐要增加后人的反应,以使文章的结构反应现实的本质,王大姐很宽厚地没有批评我的自作聪明,而她早在很多年前早就这么做了。现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那位死难者的亲戚竟然拒绝说出死难者更详细的故事。即便如此,作者仍想象着她的亲属会买一本书,“读后给巫宁坤先生写一封信,用这个非常简易的方式,纪念三十九年前被害死的江楠,并且向年近九十的巫宁坤老人表示感谢和敬意。年龄已经让巫宁坤先生远离世俗的名利,记录死者以警示世人,在他那里纯然出自崇高的情怀”。我引用这样一长段话的时候,又流下了热泪,因为我感到了王大姐以想象的方式写下这一段话时,她和巫先生是一样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痛苦。
既然这样不被理解,是什么支撑他们要写下去?作者接下来叙述分析了巫先生的力量来源。作者认为支撑巫先生的一个精神力量是文学人物的“崇高精神”。“他带了一本杜甫诗选和一本英文的《哈姆雷特》。这两本书在他生命中的作用使得这两本书的文学意义得到了空前的彰显。在缺少宗教传统的中国,文学的意义可能应该超越文学在其他国家或文明中的作用。他的这些文学评论,实在值得学文学的大学生认真一读。”虽然我没有读到巫先生书中的文学评论,但我多年前读台湾学者齐邦媛的《巨流河》时也经历了相似的阅读体验。那本书中写到抗战中外文系的学生上朱光潜先生的课,讲到一首诗,朱光潜先生如入无人之境,大声朗诵了作品,然后一任泪流满面,寂然而立,教室一片寂静,只能听见教室外面莎莎的树叶声。我感到那似乎是我这个文学专业毕业生第一次上文学课。所以,我觉得巫先生的这个精神力量不仅强大而且真实可靠。我想作者反复提到文学,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所经历的苦难具有史诗性,但这“必须依靠诗家的努力才可能形成。如果没有了这样记载历史明辨善恶的诗家,那剩下的只有双重的不幸和更长久的黑暗”。“让七十多、八十多、九十多的老人来承担书写历史的重任实在让人惭愧,但是至少我们应该睁开眼睛,赞赏夕阳的灿烂霞光。”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我仿佛看到万丈霞光中,巫先生们带着纯粹的人的微笑,纯净得像一块水晶。我也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土里。我前两天还刚刚说了,巫先生的书我有电子版,但一直不敢打开看,因为读它就如同读王大姐的书一样,太痛苦了,也为那时的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者的结尾仿佛早就看透的现实的无奈,提前为我这样的国人打脸了,还打得那么响亮。羞愧之余,我也体会到文章这最后一层递进的深意: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王友琴大姐是我们79级的文科全国状元,她不仅文学功底深厚,我想她的数学一定也很好,否则她的文章不会有这么好的内在逻辑,在每一个关键点上把篱笆扎得那么牢,简直是密不透风。在你刚要质疑个人经历的普遍意义的时候,文章自然递进到个人史即国史的层面;在你刚好要说文学的个人风格无关大局、各有所好时,它又自然转进到风格即人格。看看那个注释的使用吧,多么巧妙多么不露痕迹,《文心雕龙》说“注者主解”,恰好构成第二个递进的扎实的理由,篱笆扎得牢牢的。当你刚要质疑过去几十年的事了,今天还有多大意义的时候,它在提醒你睁开眼看看那霞光中那灿烂的微笑,你敢于直视吗?
将来环境变了,王大姐的这篇《灿烂的夕阳》一定可以进中学语文课本的,因为它构成了中华文脉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祝賀《文革受難者》一書英文版在英國出版發行,下個月可能在美國發行,越來越多的英語讀者將有機會了解中國文革十年所發生的駭人聽聞的殺戮。民主社會的人們 — 政界領袖,歷史研究者,普通讀者將會看清:中國共產黨的邪惡,制度的罪惡,看到被洗腦的那些中國人 — 就像二戰時期德國民眾 — 他們的暴戾,看到亡故人們 — 被活活打死或被自殺,和他們的家屬親友,所遭受的苦難和無助。
文革期間 ,一個領袖和他的四人幫,其實有更多的幫,車水馬龍一般,挑唆號召一群人去打殺另一群人。起先動手的是中學生建立紅衛兵組織,他們後面站著那位領袖的老兵,被殺戮傷殘的是老師校長。大學生豈敢落下,建立各種紅衛兵隊伍,被殺戮傷殘的是所有新舊知識份子。領袖只覺意猶未盡,一場接著一場的運動,把他自己左膀右臂打入地獄,殺戮殆盡。這是人類現代史上絕無僅有的道義災難!那些最先入道的中學紅衛兵們,“曳尾涂中”。“涂”是當年莊子所言的身心自由,在中學紅衛兵們心裡是江山,是制度。他們終究得到了。
在這種制度下,又上台一位領袖,在他的“思想”指導下,新冠病毒,封城封路封戶,此起彼伏,鬧得民不聊生。整整三年後,沒錢折騰了,又突然開封,造成80%~90%的人口病毒感染,且無醫無藥!對於這場公共衛生災難,《紐時報》今年二月中旬刊登一篇文章,結尾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首次面临大规模感染潮之际没有采取任何延缓措施的国家。” 這又是一場人類現代史上絕無僅有的人道災難!
從中國文革爆發的1966年至新冠肺炎瘟疫世界範圍解封的2022年,56年歷史瞬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制度就發生兩起“絕無僅有”的人道災難!
中國共產黨對本國老百姓可以將其荼毒若此,它當上世界領袖,地球上的人們將會如何?
《文革受難者》寫就十年文革歷史,一個人,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家庭的悲慘遭遇,讓世界看清中共黨的本質。
揭露專制,反抗暴政,推動民主,這本書所做出的貢獻,將會彰顯。
祝賀!
文革期間 ,一個領袖和他的四人幫,其實有更多的幫,車水馬龍一般,挑唆號召一群人去打殺另一群人。起先動手的是中學生建立紅衛兵組織,他們後面站著那位領袖的老兵,被殺戮傷殘的是老師校長。大學生豈敢落下,建立各種紅衛兵隊伍,被殺戮傷殘的是所有新舊知識份子。領袖只覺意猶未盡,一場接著一場的運動,把他自己左膀右臂打入地獄,殺戮殆盡。這是人類現代史上絕無僅有的道義災難!那些最先入道的中學紅衛兵們,“曳尾涂中”。“涂”是當年莊子所言的身心自由,在中學紅衛兵們心裡是江山,是制度。他們終究得到了。
在這種制度下,又上台一位領袖,在他的“思想”指導下,新冠病毒,封城封路封戶,此起彼伏,鬧得民不聊生。整整三年後,沒錢折騰了,又突然開封,造成80%~90%的人口病毒感染,且無醫無藥!對於這場公共衛生災難,《紐時報》今年二月中旬刊登一篇文章,結尾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首次面临大规模感染潮之际没有采取任何延缓措施的国家。” 這又是一場人類現代史上絕無僅有的人道災難!
從中國文革爆發的1966年至新冠肺炎瘟疫世界範圍解封的2022年,56年歷史瞬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制度就發生兩起“絕無僅有”的人道災難!
中國共產黨對本國老百姓可以將其荼毒若此,它當上世界領袖,地球上的人們將會如何?
《文革受難者》寫就十年文革歷史,一個人,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家庭的悲慘遭遇,讓世界看清中共黨的本質。
揭露專制,反抗暴政,推動民主,這本書所做出的貢獻,將會彰顯。
祝賀!
感谢王友琴,在被淹没被掩盖的历史中为这样的小人物发出呐喊。我也是北京的中学同代人,六六年那个可怕的八月,在街头巷尾被毒打被凌辱的普通老百姓不计其数,有谁还能记起他们的名字!世界上就是有这样有良知的人,能够契而不舍地为历史作证, 为苦难发出天问!(读了她写的十八岁服务员被女附中红卫兵打死一文的感受)
我把王友琴这篇文章发给一些朋友,反应热烈,有育才学校校长之女,说王采访过她,还有女附中当年学生说她都不知道这女孩会被打死,还有知青作家几位都说非常敬重王友琴的人品和才华,对那个时代的记录太宝贵了。
我把王友琴这篇文章发给一些朋友,反应热烈,有育才学校校长之女,说王采访过她,还有女附中当年学生说她都不知道这女孩会被打死,还有知青作家几位都说非常敬重王友琴的人品和才华,对那个时代的记录太宝贵了。
我佩服犹太人的穷追不舍,他们出的回忆录成百上千,拍的电影不计其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整个中欧东欧数国是他们杀害无辜犹太平民百姓的屠宰场,我在加拿大认识的人就有自己的祖辈父辈亲人被杀戮,我也读过数十本英语回忆录,包括以色列总理梅伊夫人的生命历程,她几岁时就感受到受迫害的耻辱和惊吓,后来她父亲离开沙俄帝国去了美国,她也很小就移民美国,然后为了复国大业回到祖先土壤巴勒斯坦,成为建国英雄之一。我们文革中死难的老百姓谁能为他们作下记载,让后世知道中国曾有过这样的大劫难,我看到你们网站上的“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holocaust memories “ 震惊而佩服,我不是研究社会学政治学的,而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个体,喜欢历史文学,野鹤闲云生活,闲来无事把观察的一切化为文字,也没有强烈欲望去发表,但越是了解到世界历史,就越联想到自己民族的灾难,有时真是拍案而起,你们一些有才有志的学者,依据真实历史写出的文字如金石坠地,是我佩服和欣赏的。
王友琴的“毛泽东时代政治运动受难总论”如果有一天能在中国大陆发表就太好了。
近两天看到了王文琴老师有关“文革”的系列文章,真可谓是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呵!这些资料的收集,从中饱含了作者多少的辛苦,付出了多少代价呵!难得、难得!记得巴金先生生前曾说过,希望中国能建立一所有关“文革”的纪念馆,能将“文革”的悲惨教训告诫给历史后人,可惜巴老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现在好了,王友琴老师所建的这一网上纪念馆,也就是无形之形的“文革”纪念馆。尽管王老师所收集的资料大多限于北京,但中国实行的是“全国一盘棋”体制,因此,窥一斑即可知全豹;北京如此,全国其他地方也应如此,不过是大同小异而已。难得的是王老师能有如此坚韧的勇气与毅力,能如此坚持不懈地守护这份工作,直到大功告成!如果不是她的如此坚持不懈,如果不是她的这种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包括她对那些在这一历史的灾难中所殉难者的深切的悲悯与同情,为了让民族后代永远记住这一悲惨的历史,想来这份巨大的工程是无法完成的。感谢她为我们留住了这段历史,感谢她用那整个一代人的血泪给我们筑成了这样的一个“纪念馆”,让我们的子孙后辈才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那一系列殉难者的名字,那一桩桩令人发指的血案,每一件都触动着我们每个读者的心,让我们读来悲痛不已,义愤填膺。——感谢王老师如此高度的对历史负责精神,感谢她的艰辛工作,更感谢她为我们的民族留下了如此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王老师,我们永远支持您、信赖您!
谢谢几位学理工的年轻人帮王友琴建立了新网站。王友琴这22年顶着各种压力,采访了文革中受难的各界人士,奉献了时间精力金钱写了近千名文革受难者的悲惨遭遇,读了泪目令人窒息,真心佩服她的勇气和毅力!但近几年,文革的幽灵又重現,有良知说真话的人被请喝茶,甚至被关…我们这些文革受难者的后代,更不能忘记前辈的牺牲,决不能让历史的车轮倒转!再次谢谢王友琴的辛勤工作!
作家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真相,以及拒绝谎言与讹传。王友琴,以一己之力完美的做到了。她记录真实历史,警示未来,作为中国人的脊梁,她的功勋永在--了不起的功勋。
她的文章,真实可靠,严谨认真,没有一句废话,使得中华民族的浩劫文革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记住历史。
她的文章,真实可靠,严谨认真,没有一句废话,使得中华民族的浩劫文革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记住历史。
刻意回避这段黑暗历史的后果已经显现。当年的亲历者,特别是那些加害于人的宵小,一有机会便原形毕露,兴风作浪,重拾老一套斗争哲学,祸害社会;年轻人不明历史真相,被挑动扮演红卫兵角色,以耻为荣作秀。如果任其发展,文革卷土重来不是没可能。因此,你们的努力非常值得称赞!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始進入將近30年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因不懂治天下的毛澤東政策錯誤所致,造成除了1960年左右3600多萬人飢餓死亡外,還有文革十年(1966-1976)迫害致死近200萬人,以及千百萬心靈軀體永遠受到創傷的人民。也因為丟臉見不得人所以今天中共當局不敢談禁止談文革,它不只是"文化大破壞",更是"全民大迫害"! 從那時起到今天文革歷史大罪人毛澤東的屍體還躺在天安門廣場上讓人膜拜,這是多麼諷刺的事實,我們實在無法教育我們下代子孫什麼是對錯是非,什麼是善惡好壞?因為他們不會學習到歷史的經驗教訓,事實上我們可以借鏡德國人對屠殺猶太人事後勇敢承認錯誤的道德良知。
當年中華大地鮮血遍地,現今還有數千萬冤魂不散,雖然文革後有些廉價象徵性的平反,但是它無法彌補千百萬人的生命,縱使將毛澤東鞭屍三百,將宋彬彬之流判刑坐牢,也無法挽回那千百萬條的生命,況且還有千百萬紅衛兵逍遙法外!
兩個多月前認識了優秀的美國芝加哥大學王友琴教授,她秉持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投注在文革受難者紀念園的偉大工程上,她發揮人類最珍貴的本質 - 良知,踏出了歷史上的一大步,去收集到近千文革受難者的名單照片和受難的經過,看到這些被迫害致死的方式,實在讓人驚心動魄,其殘忍程度已經超乎人類歷史思想的空間,比納粹屠殺猶太人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十八層地獄的上刀山下油鍋還殘酷血腥,文革的迫害摧毀了受難者兩樣東西: 1) 尊嚴 - 精神上的強姦,面子的踐踏,損壞到極點! 2) 生命 - 將人活活打死,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打死人的人是什麼樣的畜生?
多麼慶幸有王教授和幫助她的友人,除了專訪翻譯外文,更有年輕朋友製作網站,發揮王教授大愛博愛的精神,將十年空白見不得人黑暗的歷史還原! 我個人深受王教授求真執著堅持的勇氣信心和精神所感動,希望在感動之餘也能盡一點棉薄之力,在精神上實質上幫助她! 加油!!
當年中華大地鮮血遍地,現今還有數千萬冤魂不散,雖然文革後有些廉價象徵性的平反,但是它無法彌補千百萬人的生命,縱使將毛澤東鞭屍三百,將宋彬彬之流判刑坐牢,也無法挽回那千百萬條的生命,況且還有千百萬紅衛兵逍遙法外!
兩個多月前認識了優秀的美國芝加哥大學王友琴教授,她秉持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投注在文革受難者紀念園的偉大工程上,她發揮人類最珍貴的本質 - 良知,踏出了歷史上的一大步,去收集到近千文革受難者的名單照片和受難的經過,看到這些被迫害致死的方式,實在讓人驚心動魄,其殘忍程度已經超乎人類歷史思想的空間,比納粹屠殺猶太人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十八層地獄的上刀山下油鍋還殘酷血腥,文革的迫害摧毀了受難者兩樣東西: 1) 尊嚴 - 精神上的強姦,面子的踐踏,損壞到極點! 2) 生命 - 將人活活打死,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打死人的人是什麼樣的畜生?
多麼慶幸有王教授和幫助她的友人,除了專訪翻譯外文,更有年輕朋友製作網站,發揮王教授大愛博愛的精神,將十年空白見不得人黑暗的歷史還原! 我個人深受王教授求真執著堅持的勇氣信心和精神所感動,希望在感動之餘也能盡一點棉薄之力,在精神上實質上幫助她! 加油!!
我是沈飞集团公司的一个子弟,112厂陆钢厂长在三台子106栋“跳楼自杀“,当年我只有七八岁,跑去106栋围观了现场,只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大人们在外面议论中。
所幸明日(今日)无要紧事,终于可以在夜深人静时坐下读这部受难史,通宵达旦。一直以来都感叹偌大一国,人口过十四亿却没有如索尔仁尼琴那样“俄罗斯民族的良心”,现在才知原来自己的确是井底之蛙:被“一个声音”禁锢住了,虽然一直努力地想越过井栏去看外面那片天,毕竟局限性极大。王/友琴,以一人之力撑起这部口述史,记录659位死难者其间的艰难不可想象,其勇气与担当可敬可佩!余先生的序言写得尤其好“挽救记忆的伟大工程”,总结的两条“事实”也非常精辟!
王友琴你好!
可以尽情享受你的文章了。你怀着人类之善做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你把自己置于烈日下,但会有很多人伸出手臂为你遮荫。可惜我这个老同学帮不了你什么忙,只能暗暗为你叫好!
可以尽情享受你的文章了。你怀着人类之善做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你把自己置于烈日下,但会有很多人伸出手臂为你遮荫。可惜我这个老同学帮不了你什么忙,只能暗暗为你叫好!
王友琴教授 您好,阅读了您举办的文革受难者纪念园,非常震动,您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用一个个真实的血泪惨案,记录了一段疯狂,残酷的历史。这对今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非常重要。前一段国内大有要搞二次文革的势头,但遭到了社会的普遍反对, 这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这里边有您的巨大贡献。您对推动中国走向进步,自由,民主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这里向您表示深深的敬意!
佩服王友琴女士多年致力于收集和记录那段历史的勇气,以及坚持不懈和努力。这些文字对记录、考证和研究那段历史的意义不容置疑。
今天一早,瀏覽了劉時衡先生的長文《滄桑歲月》,日後再來細讀。把360頁的書作成pdf文件,再放到紀念園網頁上,你們辛苦啦!
這又是一個大工程,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文字內容上來說。
新版紀念園滿載著她的歷史使命,蹣跚前進,充滿活力!
祝賀!
這又是一個大工程,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文字內容上來說。
新版紀念園滿載著她的歷史使命,蹣跚前進,充滿活力!
祝賀!
犹太人有自己的“哭墙”,中国人也有了自己的“受难者纪念园”,它将永远存在,警示、告诫人类…
尊敬的朋友们:
谢谢各位的辛苦工作🙏,感谢大家对王教授的支持!你们所做的工作为记录文革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为您们的付出点赞👍👍👍!
谢谢各位的辛苦工作🙏,感谢大家对王教授的支持!你们所做的工作为记录文革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为您们的付出点赞👍👍👍!